我室煤经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技术成功完成工业试验

所属:科研进展 发布于:2019.09.24

  近日,我室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延长石油集团”)合作,在陕西榆林进行了煤经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技术的工业中试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催化剂性能和反应过程的多项重要参数超过设计指标,总体性能优于实验室水平。

  该技术基于我室包信和院士和潘秀莲研究员领导的团队取得的“合成气转化高选择性制低碳烯烃”OX-ZEO原创性基础研究成果(2016年发表于美国《科学》杂志,当年被评为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试验开车一次成功,实现CO单程转化率超过50%,低碳烯烃(乙烯、丙烯和丁烯)选择性优于75%,是世界上首套基于该项创新成果的工业中试装置。本次试验的成功,进一步验证了该技术路线的先进性和可行性,加快了该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将为我国进一步摆脱对原油进口的依赖,实现煤炭清洁利用提供一条全新的技术路线。

  OX-ZEO从原理上颠覆了90多年来煤化工一直沿袭的由德国科学家于上世纪20年代发明的费托合成路线,创造性地采用复合氧化物和分子筛耦合的催化新策略,创制新型复合催化剂,实现煤经合成气(CO和H2混合气体)直接制备转化制低碳烯烃等高值化学品的新路线。该成果摒弃了传统的高水耗和高能耗的水煤气变换制氢过程以及中间产物(如甲醇和二甲醚等)转化工艺,从原理上开创了一条低耗水(反应中没有水循环,不排放废水)进行煤经合成气一步转化的新途径,初步回应了李克强总理“能不能不用水或少用水进行煤化工”的关切。这项成果被同行誉为“煤转化领域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科学》杂志同期刊发了以“令人惊奇的选择性”(Surprised by Selectivity)为题的专家评述文章,认为该过程未来在工业上将具有巨大的竞争力。

  OX-ZEO在2016年首次报道后,包信和和潘秀莲领导的团队立即与刘中民院士领导的应用开发团队进行合作,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大力推动该技术的应用研究,并积极与延长石油集团合作,实现高端架构、产研融合。三年来,合作各方聚焦本领域世界科技前沿,紧扣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通力合作、奋力拼搏,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克服一个个实际困难,成功走出了一条从实验室基础研究成果到工业化开发的创新引领、协同攻关之路,为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示范了一条有效新途径。

        9月19日,中国科学院在我所举行“煤经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技术工业试验成果发布会。会议由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主持。包括新华社、经济日报、科技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科学报、中国化工报、环球财经、中国能源报、辽宁电视台、辽宁日报、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大连日报、大连电视台、延长石油报等15家媒体记者出席了会议。

  会上,包信和详细介绍了OX-ZEO基础研究成果,并讲述了与刘中民团队携手合作推进实验室成果向产业化发展,以及与延长石油集团进一步合作进行工业化开发的历程。延长石油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杨悦详细回顾了与我所的合作历史,并表示将持续强化与我所的战略合作,加速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技术工程化转化和工业示范,尽早将该技术产业化。刘中民充分肯定了我所与延长石油集团的合作模式,同时表示将认真总结合作经验,进一步创新合作体制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努力实现双方更大的共赢。(文/石瑛 图/张洪华、钟国飞、刘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