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 化 论 坛
『第98期』
交叉偶联反应的进化
施章杰 教授
复旦大学
时间:2018年6月25日(一),14:00-15:00
地点:能源基础楼一楼会议室
报告摘要:
从有机卤化物和有机金属物种出发通过过渡金属催化的传统偶联反应是构建碳碳键最高效最精准的方法。由于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在合成化学中的广泛应用,三位化学家由于在此领域的重要贡献于2010年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1、通过此领域同仁的共努力,廉价易得的含氧亲电试剂被用来代替卤化物广泛应用于交叉偶联。2、进一步研究表明芳烃可以代替卤化物作为亲电试剂,与不同的芳基金属试剂,甚至另外一分子芳烃直接氧化交叉偶联构建联芳基化合物,从而促进了交叉偶联的进一步发展。3、我们期望通过此领域的研究进一步激发化学家的研究热情,从而促进对交叉偶联反应的革命性发展。
报告人简介:
施章杰,男,1974年7月出生于安徽舒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1996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2001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师从于麻生明院士获博士学位。2001至2004年间分别在美国哈佛大学化学系和芝加哥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导师:Profe Gregory Verdine和Prof. HE Chuan)。2004年底作为副教授和学术带头人受聘北京大学,2005年成为博士生导师,2008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9年获得杰出青年基金,2012年获聘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2015年获聘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016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施章杰教授主要从事惰性化学键和小分子活化研究,在C-H/O/C活化等研究领域做出系统性贡献。迄今为止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他引超过14000次,H因子65,为2014,2015,2016和2017年度 Thomson Reuters高引用化学家。施章杰教授分别获得 Tetrahedron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和国际应用与纯粹化学学会(IUPAC)OMCOS Award (2013),Mr. and Mrs. Sun Chan Memorial Award(2014)等国际奖项以及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13;第二完成人,2007)和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15)等多个重要奖项。主编和参与编著论著4本;担任刊物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中国科学-化学》等杂志编委;并在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做大会和邀请报告100余次。
欢迎感兴趣的老师和同学参加!